2010年底,国务院同意支持中关村实施“1+6”系列新政策。一年来,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及各成员单位积极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围绕贯彻落实“1+6”新政策、示范区规划纲要和建设人才特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示范区的创新发展。北京市会同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成立了中关村创新平台,开展了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等6项政策改革试点,进一步优化了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整合了创新资源,提升了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实现了中关村示范区体制机制先行先试新的重大突破,得到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在国内其他地区也引起了广泛影响。
一、“1+6”先行先试政策贯彻落实取得显著成效
围绕“1+6”先行先试政策,中央有关部委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文件,北京市委、市政府全力组织推进落实,相关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搭建了中关村创新平台
中关村创新平台(即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于2010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创新平台下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审批联席会议办公室、科技金融工作组、人才工作组、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组、政策先行先试工作组、规划建设工作组、中关村科学城工作组、现代服务业工作组8个办事机构。共有19个国家部委的37名司局级和处级干部参与平台工作,北京市相关部门和区县的110名派驻人员到平台办公。创新平台自运行以来,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整合首都创新资源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中央有关部委会同北京市共同制定先行先试政策及实施细则。依托创新平台的集中统筹工作机制,围绕“1+6”新政策,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中科院、证监会会同北京市,相继研究出台了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股权激励改革、税收政策改革、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一系列政策试点文件和实施细则。中央部委共牵头出台了支持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文件12项,北京市出台了20余项配套实施文件。
二是建立部市会商机制。北京市分别与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部和教育部六部委开展部市会商,重点围绕示范区和人才特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事项,共同推进先行先试政策,联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北京市单位承接重大专项约占全国50%,获得中央经费约11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项目61项,科技部支持863计划、97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1600余项,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项目165项,向卫生部推荐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5项和产业化项目34项。
三是联合开展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科技部支持下,中央财政3年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试点,北京市按同比例配套资金,大力培育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先进服务业态发展,探索发展新模式,为全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累经验。目前已经确定了现代服务业试点项目64个,项目总投资约75.4亿元。
四是统筹资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每年安排100亿元统筹资金,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配套项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支持模式实现了由各部门独立支持向多部门统筹协同支持转变,支持方式由补助、贴息向股权投资、共享知识产权等方式延伸。2010年支持159个重大项目,安排资金59亿元;2011年共支持四批重大项目303项,安排资金100亿元。
(二)扎实推进6项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
关于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试点的通知》(财教〔2011〕18号)和《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收益权管理改革试点的意见》(财教〔2011〕127号)。北京市也制订了市属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的试点政策和工作程序。2011年,中央和地方高校院所技术转让(科技成果处置)项目共计261项,收入约6.5亿元。其中中央级事业单位200项,收入5.1亿元;北京市属单位61项,收入1.4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90亿元,同比增长20%。
关于股权激励改革试点。2011年,示范区有481家单位实施了股权和分红激励,其中市属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75家,中央企业和中央级事业单位35家,民营企业287家,上市公司84家。
关于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税收政策试点。2011年,共有512家企业享受示范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试点政策,新增归集项目加计扣除额5.31亿元,享受所得税优惠共计8024万元;共有56家企业享受示范区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试点政策,超过工资总额2.5%的税前扣除金额4835万元。
关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试点。2011年,共有1235个项目纳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试点,包括723个北京市科技项目(课题)、30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统筹项目以及212个部市会商项目。其中北京市科技项目列支间接费用4560万元,较2010年增长72.8%。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完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科发火〔2011〕90号),北京市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秘密鉴定办法》(京科发〔2011〕471号)等配套文件。2011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同比增长20%。
关于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从2006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已有160家企业参与试点,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06家,其中2011年新增挂牌企业23家。36家挂牌公司完成或启动了43次定向增资,融资19亿元,平均市盈率22倍。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挂牌企业2010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长28%,2011年上半年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多家挂牌公司成功在创业板上市。试点工作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对加快中关村示范区各项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和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示范区规划纲要,出台了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实施了中关村示范区条例,制定了30余项配套政策,加快推动示范区各项建设任务,在人才聚集、成果转化、资源整合、产业发展、创新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和进展。
(一)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 创新创业人才加快聚集
2011年中关村人才特区引进海内外人才1962人,其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36人。目前,北京地区共引进“千人计划”入选专家467人,占全国入选总数的28.2%,示范区企业拥有博士学历人才1.3万名,硕士以上学历人才12.8万名,其中2011年新增1.5万人,同比增长11.7%。加快推动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和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目前已启用人才公共租赁住房6045套。
(二)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 高校院所和央企创新活力显著提升
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启动了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等37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园项目建设,实施了龙芯、普罗吉、绿色打印制版等5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未来科技城依托中央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目前神华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商飞等15家央企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神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一期项目已入驻办公。
(三)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发展 初步形成新型创新组织模式
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下,支持以企业和产业联盟为主体,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工程和重大工程,企业和产业联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了高性能导航定位芯片、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机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四)启动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加快聚集科技金融服务资源
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北京市积极支持中关村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和先行先试工作力度。推动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2011年新增上市公司26家,上市公司总数目前已达到207家,IPO融资总额近1900亿元。其中境内创业板47家,在创业板已经形成“中关村板块”。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科技金融保险等试点。继续保持创业投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11年中关村发生的创业投资金额达到378亿元,创业投资案例349个,占全国三分之一,创业投资金额大幅提升。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中关村示范区作为北京市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全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创新发展取得新的突破。2011年,示范区1.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总收入超过1.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示范区的比重达到66%,实现了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企业做强做大明显加快,收入过亿元企业总数达到1550家,新增140家,近百家企业收入比去年翻一番。创新创业更加活跃,新创办生产型和研发型科技企业近4000家,数量比往年增加近千家。企业研发及科技活动经费总额将超过750亿元,同比增长近20%。中关村作为我国技术创新的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不断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2011年,中关村及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9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80%辐射到京外地区。涌现了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典型企业,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示范应用等方式切实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示范区上市公司等规模较大企业在京外地区实现收入约1万亿元。
附件: